第22章 进楼容易出楼难-《十魔障》


    第(2/3)页

    其中的凶险,我并未进入过,实在不知。但是倘若出不来,历史改写,现在改变,宇宙坍塌。

    听得吴真额头流汗,冷春秋走近吴真道,吴兄我和你同去。

    回头对病梅先生道,不知道我们要进入哪个传主哪个年月?

    待我查来。病梅先生打开文运灵光册,仔细查看,眼睛随着手指在一行行字中游走,忽然停住道,你们要去杭州城郭,栆冢子巷。

    据史书所载,元朝卖笑妇女,不居城内,皆居附郭,计2万,皆能以缠头自给。

    为什么去这?

    传说隋唐时期战将单雄信被斩之后,他的兵器枣木槊被人遗落在此巷。枣木槊居然发芽成长为一棵硕大的枣树,故此得名栆冢子巷,此巷闻名,还有一大原因,就是有一处著名的勾栏瓦舍。蒙古灭金以后,关汉卿来到此地,他高才风流,创作杂剧,甚至亲自粉墨登场,日日留恋于勾栏瓦肆,其中呆的时间最长的勾栏妓院就在此地。二位事不宜迟,赶紧登上虚名梯。

    吴真和冷春秋登上虚名梯,经过衣冠渡。二人的衣衫却忽然变成了元朝的装束。

    元朝是一个令人尴尬的朝代。元代最主要的服饰是蒙古的“质孙服”——冠、衣、履从上至下都用一种颜色,很单调。好在当时还可以穿保留唐宋遗制的汉服,但这种汉服不可避免地沾上了蒙古的元素,形象有些模糊。汉族平民百姓多用巾裹头,无一定格式。蒙古男子,则戴瓦楞帽、棕帽及笠帽。元代公服之冠,皆用幞头,制以漆纱,展其双脚。平日燕服,多穿窄袖、圆领袍。地位低下的侍从仆役,常在常服之外,罩一件短袖衫子,妇女也有这种习俗。在元代以前,我国衣冠服饰的材料一直以丝、麻、皮毛为主,很少用棉布。棉花产自美洲、非洲及亚洲的印度、伊朗等地经南北两路传入中国。

    进入汗青楼,二人倏忽之间,已然来到枣冢子巷。却是傍晚,红日西沉,玉兔东升。

    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在其著作《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过这个伟大的城市,景象繁华,人口众多,华屋巨室列布,四方异域之人会聚,而且“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华美绝伦的城市,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吴真和冷春秋激动莫名,今日终于有机会回到元朝,一睹当时的繁茂。但是心中却有紧急的事情,不容他们多看多想。二人赶紧来到病梅先生所说的勾栏妓院,却见,题有三个大字“待月阁”。

    冷春秋道,想必王实甫先生的《西厢记》已经家喻户晓了,连妓院都起了这么个文雅的名字,取“待月西厢之意”。进出妓女皆衣饰华丽,香气逼人,仆妇甚重。

    二人也不说话,唯恐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忽见大路上走来两人。一个俊俏的书生,却文采风流洒脱不羁,一个跟从的仆人。冷春秋看罢,道,来人可能就是关汉卿。

    为什么?

    我听闻关汉卿自谓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看此人的样貌气质颇像。

    只听仆人道,公子不是王和卿的朋友们?怎么朋友死了吊唁时却说这些扫兴的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