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8章 食堂内超前的卫生体系-《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第(1/3)页

    很快众人来到钻探平台下。

    轰鸣声中,李赤水特意引导医疗组注意到平台旁设置的几个大木箱,箱子上红漆写着“应急救护”,

    里面整齐摆放着止血带、绷带、夹板和几种常见外伤药。

    旁边还有几个大桶,上面写着“初步洗消水”。

    赵金山指着木箱说:“陈书记要求每个大型作业点都必须配急救箱,由各班组长负责,定期检查补充。

    那洗消水是稀释的碱水,书记说油污沾身久了会烂皮肤,下工前必须先用这个初步冲洗。”

    刘芸护士长检查了急救箱内的物品,解释道:“物品虽然简单,但分类清晰,取用方便,应对常见外伤的思路很正确。”

    林慕雪看向工人同志们那依旧缺乏面部防护的状况,这才评估:“基础急救和劳保意识已经建立,但深层防护,比如呼吸道的保护,还需要加强。”

    李赤水立刻回应:“林医生指出的问题很关键,具体需要哪些物资和标准,还请您列出清单,我们全力协调。”

    当医疗组跟随李赤水走进食堂区域时,映入眼帘的并非预想中的简陋大棚,而是一座颇为规整的红砖砌成的仓棚。

    虽然外观朴素,但宽敞的门窗保证了良好的采光和通风。

    踏入内部,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空间十分宽敞,地面是夯实的土质,但清扫得干干净净。

    食物储存区搭建了整齐的红砖矮台,上面铺着木板,所有粮油菜蔬均离地存放,并覆盖着干净的防蝇纱网。

    最引人注目的是沿着墙壁砌筑的一排灶台,几个巨大的汤桶正冒着腾腾热气,显然是全天候供应热水。

    旁边专门设有一个长条桌,上面摆放着数个带盖的大陶罐,旁边木牌上清晰地写着“凉白开,请取用”。

    餐具清洗区同样规范,水泥砌成的水槽上方,挂着写有“一洗、二刷、三冲”步骤的木牌,旁边堆放着晾晒着、洗净的餐具,虽然多是搪瓷缸和铝饭盒,但都摆放整齐。

    “这……”张铭医生忍不住低呼,“这热水供应,这凉白开……这卫生条件,比起很多城里单位的食堂都要考究!”

    赵金山脸上带着自豪:“这都是陈书记一手抓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