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国王”折戟和“日耳曼孔雀”的战略错误-《高科技军阀》


    第(2/3)页

    在刚才的战斗中,这些拥有406毫米巨炮的钢铁怪兽已经用它们强横的实力为自己的存在做了证明。

    在分头追击开始后,在战斗中一直没有受到任何伤害的“独立”号和“民族”号战列舰凭借高速,很快便追上了巴恩克中将的舰队,排在舰列最后的“威廉王储”号首先跌进了中国战列舰张开的火网,“独立”号和“民族”号的18门406毫米主炮在11000码的距离上向德舰猛烈开火,炮火全部集中在了“威廉王储”号上。“威廉王储”号接连被5发406毫米炮弹击中,腾起了熊熊大火,很快“威廉王储”号的主炮塔全部失灵,火力大减,航速也开始变慢。

    看到“威廉王储”号基本丧失了战斗力,两艘中国战列舰并没有一鼓作气将“威廉王储”号送进海底,而是继续高速前进,在8000码的距离上向“威廉王储”号前方的姊妹舰“边境伯爵”号猛烈开火。

    面对两艘吨位火力都要比自己大得多的战列舰的进攻,“边境伯爵”号虽然奋力抵抗,但却根本无法抵挡中国战列舰的凶猛炮火,它被接连击中了7发炮弹,其中的6发是406毫米的炮弹,本来已经受了重伤的“边境伯爵”号的舰身被打得一片狼藉,大火四散飞扬,由于舰体有多处被中国战列舰击破,海水汹涌而入,“边境伯爵”号终于支持不住了,它开始摇晃了一下,舰首部分首先开始下沉,“边境伯爵”号随即脱离了编队,驶往附近的海岛搁浅。

    中国战列舰紧接着将炮火对准了仓惶飞奔的“大选帝侯”号上,“大选帝侯”号被接连击中15发炮弹,满舰燃起大火,但由于没有被击中要害,加上德国战舰优良的抗沉性设计,尽管“独立”号和“民族”号向它们倾泻了大量的炮弹,但这艘蹒跚着前进的德国战列舰仍然倔强地不肯沉没,让两艘中国战列舰上的中美海军官兵吃惊不已。

    在看到“大选帝侯”也即将残废之后,中国战列舰用猛烈的炮火开始攻击“国王”号,此时双方的交战距离已经接近到了6700码,海面上的浓雾也已经变得稀薄了,这使得中国战列舰的炮击异常准确,对于“国王”号来说,被打残或者沉没只是时间问题了。

    “我们上一次在斯卡格拉克虽然打赢了英国人,但这一次,在自己的家门口,却败给了中国人。”巴恩克中将看着不停的向“国王”号倾吐着炮火的两艘中国战列舰,叹息道,“我本来以为我们已经取得了制海权,但现在所发生的一切都表明,我们错了。”

    “没有制海权,就没有不列颠帝国的存在。”布劳宁豪斯阴沉着脸说道,“我们的陛下和海军部以及总参谋部,都应该好好的反醒一下我们的海上战略。”

    巴恩克听了布劳宁豪斯的话,无奈而又悲哀地点了下头,表示赞同他的看法。

    在进入19世纪时,处于巅峰时期的英国皇家海军恰似一支风格霸道的足球队,他们惯于先下手为强,常常一开战便对敌对国港口展开“近程封锁”,阻绝敌国的航运,禁闭敌国舰队,从源头上将对手逐出海洋,这可以说是既精明又咄咄逼人的优秀战略!然而斗转星移之间,工业革命的大潮席卷全球,限制住了军事浪漫主义者的手脚。烧煤、烧油的蒸汽军舰取代了风帆战舰的地位,一跃成为海战的中坚和主角,尽管蒸汽军舰火力强大,装甲坚厚,但受燃料补充的限制,蒸汽军舰在续航力上远远不如那些张着风帆的前辈们那么飘逸潇洒。如果想要保持住有效的制海权,就只能花更多的钱建造更多的军舰进行轮换,才能确保封锁线上始终保有足够数量的舰艇。这样的战略,对于财大气粗的大英帝国还可以忍受,但对于一些经费并不充裕的国家,追求这种“帝国主义玩具”所付出的代价可不是闹着玩的。

    由于海军军费的连年激增使富甲全球的“日不落”大英帝国也感到越来越吃力,而且经过不断改良的水雷、鱼雷和潜艇也使得敌人军港周围的水域变得危机四伏。于是在1913年——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一年,英国在经济和军事的双重压力下放弃了传统的近程封锁政策,开始计划对多年以来的头号假想敌德国采取远程封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