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合围圈”上的战斗-《高科技军阀》


    第(2/3)页

    “是啊!反正我们几个商量过了,上面真要追究责任,大家一起担着好了。”胡琏爽快地说道。

    “不,我自己担着好了。”东方白说道,“仗还要打下去,不用牵扯更多的人。”

    东方白拿过刚刚写好的战报草稿打开,将刚才关于苏联新式攻击机的情况加了进去,然后交给了一位通讯兵,要他马上发出。

    此时,天空中再次传来了飞机螺旋桨搅动空气的声音。

    “走吧!苏联人又来送死了。”东方白说着,站起身来。

    正如同东方白说的那样,此时华军侦察机发现在了苏军的大部队正集结在一条被森林覆盖着的中等山脉以南。集结的中心在一座小镇附近的森林地带。它的运动方向很明显,向东直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

    此时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已经下令实行包围作战。华军越过托博尔河向前挺进,准备把北面这扇大门关死。另一支华军从西侧缓慢接近,阻止朝这个方向突围的苏军。此外,一支华军从右翼插入敌后,完成包围的态势。此时邓烨少将的第3轻骑师派遣“成武”战斗队出发前往侦察。

    这是一支混成战斗队,它以“第9步兵狙击团”团长张成武的名字命名。它的组成是除这个团以外,还有第67坦克营第2连,第80炮兵团第1营和第22高射炮团第1营(含四个连)。

    这是一支防空火力很强的部队,把它部署在最前线和陆军一起行动,如果遇到苏联飞机空袭,随时都可以应战。在这几天疾风般的快速进攻中,没有发现多少苏联飞机。可是,高射炮部队的瞄准通信连由于交通堵塞掉了队。只有高射炮跟上了陆军的先头部队。

    因为高射炮没有瞄准和通信等关键设备,对空中目标几乎没有发挥什么作用,相反在地面战斗中却发挥了威力。具有高速弹道的高射炮弹的穿甲能力无论是步兵还是陆军的炮兵都非常清楚。对目视目标的直接射击尤其厉害。

    中午时分,张成武混成支队的先头部队到达了彼得留拉村。它跟伊特拉斯相毗邻,距离4公里。在这里,华军的进攻受挫,来自伊特拉斯前面的“土堡垒”丘陵地带的猛烈炮击把中国步兵赶进了掩体。

    与此同时,发现在南北两条通向伊特拉斯的公路上有扬起尘土的苏军行进部队。东北方向也发现有部队在调动。西南面的森林虽然很寂静,但那里肯定隐藏着苏联军队。

    苏军的炮兵发疯似地射击着,他们在伊特拉斯以西3公里的241高地压制着整个战场。华军第8团2连的部队被派去攻打这个高地,但只前进了几百米。

    张成武上校打算把从东西进入彼得留拉村的部队部署在村子的西侧。狙击兵们穿过山丘,慢慢地向伊特拉斯靠近。但是,在离“土堡垒”还有1公里处,受到猛烈的炮火阻击。

    13点20分,第22高射炮团1营首先进入彼得留拉。营长魏厚春少校穿过苏军的步枪、机枪火力网,好不容易找到了张成武上校的前线指挥部。在这里,他受命穿过彼得留拉,在连接彼得留拉——伊特拉斯的公路南侧部署火力,直接支援正在苦战的步兵。

    丁春生少尉的第5连6门37毫米高射炮首先参加了战斗。接着又增加了3门。第4排作为营的预备队待命。

    由于停止了正面进攻,开始从南面围攻伊特拉斯,所以,丁春生把这9门炮的炮口调转向南。

    这时,第2和第3连的90毫米重炮业已部署在偏东的一侧,但位置不太理想。这块阵地在陆军105毫米野战榴弹炮阵地旁边的洼地上。因为有山丘,看不见苏军。这个地形对野战榴弹炮倒是理想的。因为它的弹道轨迹呈弧线,可根据前沿观测兵的指示进行射击。

    但高射炮的弹道是一条直线,一定要从炮位上看到目标才能射击,而这里却看不见目标。如果把炮搬上山顶可以看到苏军的地方,不等你打出头一发炮弹就会被苏军干掉。因此,这时90毫米炮连只能攻击一个很远的目标,也就是偶尔轰击一下伊特拉斯北面公路上的苏军纵队,因为这个地方从90毫米炮阵地偶尔可见,但是它却不能支援在不到两公里的地方进行殊死战斗的步兵。要想支援他们,高射炮掩体的角度就太大了。

    配备在最前沿的是第5连的37毫米高射炮。虽然向南进行了炮击,但却遭到了西侧“土堡垒”的机枪扫射。在炮位旁边略微动一动就会遭到苏联机枪手的射击。

    连长刘绍文上尉命令立刻避开苏军迫击炮和反坦克炮的火力网,哪怕只是第3排离开也行。进展还算顺利,第3排的3门炮进入了新的阵地。

    这时正是18点,苏军在炮兵、坦克、火焰喷射器的掩护下,从南面发起的第一次反击被中国步兵炮和高射炮阻击住了。华军战线最前沿的246高地离“土堡垒”只有800米,那里有华军的炮兵观测员。下午他们清查了苏军一系列机枪和反坦克炮的位置。可是,友邻部队炮兵的炮打不着那些火力点,而在这里用37毫米高射炮又无济于事。因此再次要求调1门高射炮到246高地。
    第(2/3)页